馆情总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概况 > 馆情总览 > 馆情总览

我馆简介

一、历史沿革

图书馆创建于1941年8月,原名萍乡简易师范学校图书室。1978年学校更名为萍乡教师进修学校,图书室更名为萍乡教师进修学校图书馆。1982年,学校改名萍乡教育学院,图书馆更名为萍乡教育学院图书馆。1993年学校升格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,图书馆随之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。1998年引进深圳科图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公司研发的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(ILAS),实现了图书馆业务管理自动化,2022年升级为超星“图星图书管理平台”。2012年12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萍乡学院,图书馆相应更名为萍乡学院图书馆。

二、发展现状

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2.3万平方米(不含各二级学院资料室),设有阅览室、书库共10个,自习室12个,阅览座位3782个。截至2025年10月,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139.75万册,订购纸质期刊410余种,电子期刊7217种,并引进中国知网、超星移动图书馆、百链云文献传递、读秀学术搜索、信息素养数据库、起点考研网、研知科研支持数据库等数据库。

图书馆现有在岗职工21人,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0人,占比95%;副高及以上职称8人,占比38%,中级职称8人,占比38%。图书馆多次荣获江西省教育厅“文献工作先进单位”“江西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”、萍乡市“文化工作先进奖”、萍乡学院“处级好班子”及“工会工作先进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

在管理方面,图书馆持续推动理念更新,积极引入现代技术手段,不断提升运行效率与规范化水平。自1996年起,图书馆陆续在采编、流通、典藏、期刊等业务部门推行计算机管理,逐步实现全流程信息化。1998年,引进深圳科图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公司研发的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(ILAS),全面实现业务管理自动化。2022年,系统升级为超星“图星图书管理平台”,并同步完成馆藏RFID技术改造,初步建成智慧图书馆的基础架构。目前,图书馆配备两套虚拟服务器平台、总容量60TB的存储设备及各类数字资源访问终端,为数字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。同时,依托功能完善的图书馆网站和移动图书馆,读者能够便捷地访问各类数字文献资源,实现资源获取与服务的线上延伸。

三、读者服务

图书馆始终秉持“读者至上、服务第一”的宗旨,坚持“资源优化、管理规范、服务便捷”的工作理念,全面实行“藏、借、阅”一体化的开架服务模式。每周开放时间达98小时,远超国家标准,充分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使用需求。

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,图书馆积极履行教育职能与信息服务职能。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,建立了系统的新生入馆教育机制,并面向全校开设《文献检索》课程,切实提升师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。在深层次信息服务方面,持续开展读者培训、文献传递、参考咨询及定题服务,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有力支撑。

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,图书馆不仅是求知探索的学习场所,更是涵养心灵的文化殿堂。依托读者协会,图书馆常态化开展图书导读与阅读辅导等活动,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氛围,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阅读推广体系。通过举办“世界读书日”系列活动、“真人图书馆”讲坛、青年读书沙龙等活动,持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。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,我们不断推进面向社会的开放服务,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,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,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。

四、发展方向

图书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(2015年修订版)》有关要求,以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驱动,以专业化队伍建设为支撑,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为主线,持续构建与学校教学、科研及学科发展相适应、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协同并重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。不断强化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师生多元需求的能力,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,为推动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、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。